找到相关内容205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认知与价值

    应顺任自然而无为,故而强调人应以识“道”为先;韩非则以“法”为“善”,肯定人应遵守律法而有为,故而强调人应以知“法”为本。   相较于韩非以“法”为人的认知对象,庄子则是依循《老子》以“道”为人之认知对象的路径,而强调对内在之“道”的把握。内在之“道”即“德”,也就是人所得自于“自然”的自然本性,《庄子?秋水》中故言:“天在内,人在外,德在乎天”。换言之,“德”就是“道”在人身的体现。  正是因为...

    袁信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5370684.html
  • 略论禅宗的中国化特色

    老子》第1章),说出来的已不是道本身,“道”只是“强名之”而已。细加辨析,老子之道与庄子之道亦有差别。老子之道更强调其客观性,因此,他要人“...为一了(《老子》第56章)。而庄子之道却不同,它是“无所不在”的,“在蝼蚁”,“在梯稗”,“在瓦甓”,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365655.html
  • 蒋九愚:慧远大师“形尽神不灭”思想探析

    之母,神为情之根;情有会物之道,神有泯移之功。但悟彻者反本,惑理者逐物耳。古之论道者,亦未有所同。请引而明之。庄子发玄音于大宗曰:“大块劳我以生,息我以死。”又以生为人羁,死为反真。此所谓知生为大患,以无生为反本者也。文字称黄帝之言曰:“形有靡而神不化,以不化乘化,其变无穷。”庄子亦云:“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。若人之形者,万化而未始有极。”此所谓知生不尽于一化,方逐物而不反者也。二子之论,虽未究其实...

    蒋九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3879414.html
  • 《心经摸象》《坛经摸象》序

    儒释道三教的大学问家。当初拜读他的《还吾庄子》(上海学林出版社)一书时,我已惊叹于他的审察细微,慧眼独具了。接着,他的《还吾老子》(上海人民出版社)、《老子还真注释》(上海人民出版社)、《老子走近青年》(上海人民出版社)、《孔子原来这么说》(上海人民出版社)、《心经摸象》(上海三联书店)新作迭出,有如鲜花朵朵,相继盛开,令我每有“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”之感。   对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论语》的...

    觉真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4391894.html
  • 老庄新论

    的现实主义者关注的是如何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趋利避害――此乃其后学流为申韩的根本原因。   《庄子·天下》以老聃为“古之博大真人”,然其学犹未至于极;唯有庄子“独与天地精神往来……其于宗也,可谓调适而上遂。”“道”于庄学既是“万物畜而不知”的宇宙本体又是“鱼相造乎水,人相造乎道”的精神归憩之所――二者应当如何协调?似乎可将《庄子》之“道”理解为自然演化所藉助的神秘的势能,在“人”则为生物界累级演进...

    陈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1840737.html
  • 《逍遥游》郭向义及支遁义探源

    《逍遥游》郭向义及支遁义探源  《世说新语·文学类》云:  《庄子·逍遥篇》旧是难处,诸名贤所可钻味,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。支道林在白马寺中 ,将冯太常共语,因及《逍遥》。支卓然标新量于二家之表,立异义于众贤之外,皆是诸名 贤寻味之所不得。后遂用支理。  寅恪案,郭象《庄子注》今存,支遁《逍遥论》今得见者,仅《世说》此 条刘孝标注所徽引 之一节而已。文虽简略,然尚可据以推论其旨要之所在及其学说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1962056.html
  • 佛老思想与我国古代的意境论

    内容摘要:本文阐述了老子的“恍惚”、“窈冥”,其中有“象”、有“信”、有“精”之说,庄子的“唯道集虚”、“虚室生白”(《庄子·人世间》)、“象罔”(《庄子·天地》)之说,正道出了“境界”说之本;佛家...智而得道、悟道之说,庄子的“心斋”、“坐忘” 方能借“象罔”显“神遇”、“意致”之妙而得“玄珠”(道)、“游无穷”、处“逍遥”、“同于大通”(《庄子·大宗师》)之论,佛家的去六根、空五蕴、“澄怀无住”...

    杨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0641724.html
  • 寻找生命的源头,且看智者如何逍遥天地间(四)

    寻找生命的源头,且看智者如何逍遥天地间(四)  果如  伍:庄子思想与禅宗的交涉与差别  第一节 庄子与禅宗思想的交涉  在第四章第二节中,曾提到中国禅宗与老庄玄学互有影响,实则此一交涉的过程在汉...不立文字的趋向,如易经系辞传便强调“易简而天下至理得矣”,孔子“予欲无言”之教,老子有“圣人行不言之教”的主张,而庄子更有“至人无言”的说法。是以在魏晋时期,如僧肇、道生等人透过他们对道家思想的认识,而开始...

    果如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474733.html
  • 生死原来也平常

    出来的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思考。   在中国传统的学派当中,儒家对生死的态度是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,是回避死亡问题。庄子则是直面生死,最能反映庄子对生死的看法的是“鼓盆而歌”的寓言,据说庄子的妻子死了,开始的时候他很伤心,但后来却拿来盆子当鼓来庆贺,旁人不解。于是庄子说了这么一番话:“不然,是其始死也,我独何能无概然?察其始,而本无生;非徒无生也,而本无形;非徒无形也。而本无气,杂乎芒芴之间,变而...

    延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70081071.html
  • 禅学的黄金时代(6):禅门的龙虎

    支配的现象世界,他看到超越界的永恒,也看到现象的变幻。而道是超越这两者,也包涵这两者,正如庄子所说:“是圣人和之以是非,而休乎天钧,是之谓两行”。  这两行之道,是超越一元和二元的唯一之道,庄子又说:“...的默契,这就是所谓的“以心传心”。  黄檗要我们超越善恶,其用意正和庄子相同,并不是鼓励我们放任,而是认为有道之人不应把善当作一种物体来追求。他把善看作发自内心智慧的一种活泉。他只是随着外境很自然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2240928.html